貝曼:我在中國濡染多年,對此現象印象深刻。獨生子女這個群體,每個孩子都自認特別,自覺,不知道分享,不會社交,自私。只知道“我我我”,不知道么跟人相處,不會與人合作,這非常危險。到青少年期,變得很叛逆。去學校,不知道么建立人際關系……你也,我也老大,到了一起要么爭吵,要么沖突。學校可以幫孩子們學會分享、合作。一般來說一個家庭如果有兩三個孩子他們會自然習得輪換、輪流、分享、等待、包容。一個孩子在家庭總是獲得所有注意、重視,被聚焦——那么在學校這個團體中,老師更要協助他們克服這個影響。所以我很希望可以培訓老師,讓他們找到一個方法。讓他們學會分享而非自私,“我我我”地以自我中心。不要重要:從小感覺到自己在家庭里不重要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渺小、微不足道。孩子成年后,當有機會擔當重要角色或重大責任時,就會出現恐懼、膽怯,害怕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很難坦然接受別人的贊美與夸獎。當別人幫助或重視時,感到不安、受寵若驚。不要思考:直接給孩子答案;或者孩子的好奇、認真思考、探索,都得不到回應。孩子成年后,覺得自己不聰明,無創造性;一想復雜問題,就頭痛并心生抗拒,等著別人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