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門,練?先解決么算入了門的基本要求?我的基本標準是1、了解了你的吉他的部件與作用,特別是跟演奏相關概念,比如“把位記號”,在音孔,音孔與琴碼,指板末端的音色差異,面板的不同敲擊音效等等。2、知道正確的抱琴姿勢,左手握把姿勢,右手握把姿勢等,正確的姿勢的影響很直觀的,初學者只要姿勢不對,就很容易出現手腕乏力,抽搐,腰累,頸酸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極端情況,一般人都能快速掌握。判斷姿勢的正確與否,準則就一個,自己舒服,彈琴輕松,流暢。民謠和電吉他左手握把一般是用鉗式握法。3、識譜,六線譜是跟吉他弦是一一對應關系,所以特別容易看懂。然后,大多人很苦惱的是理解“樂譜”這個概念。其實,你只要明確這樣一種現實就可以了。樂譜就是記錄音樂的符號。音樂的維度無非就三個,聲音的高低,聲音的長短,聲音的強弱,(音色是由樂器決定)樂譜就是根據這三個維度約定的符號,你只要理解每種符號對應的關系,就很容易理解樂譜了。4、是的,在的基礎上,你能準確流暢地按換和弦,能看譜能仿彈基本的solo你就算入門了。用三步法拆分練習,留指換弦或全變形換弦,熟練后把第二部省略。口訣一起二變三按下,轉換和弦時,有時首先定位下一個和弦那個手指先按,在我們的變和弦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轉換和弦,但是不同和弦會有不同的定位,也有和弦適合全齊按下的方法。這個在大家知道之后,就要懂得善于發現、思考和應用了,這是個很好的習慣。采用正確的方法能幫助你們快速流暢地轉換和弦,。4、節奏彈奏熟悉和弦轉換之后就要進行右手的節奏訓練和記憶。前提是先打準節奏的節拍,一般而言使用節拍器,運用左手的悶音進行輔助,會有較好的成效。必須要樹立一個長期的觀念和習慣:在節奏沒打準、打穩、打熟之前,就不要急于馬上練習彈奏曲目的節奏。理由是因為上面所講“打準節拍有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旋律的情緒和呼吸,增強音樂表現力。是音樂素養的基本內容?!蓖瑯?,彈準曲目的音準(節奏和音高)給予我們的音樂體驗也是不一樣的。在我們練準,練穩了節拍之后,再進行吉他上的彈奏練習時,我們的潛意識就會驅使我們彈奏時趨同于我們腦海中已經非常熟悉的準確的節奏;相反的,如果我們本身節拍沒打穩,打熟,就急于練習在吉他上的演奏,可能就會因為按弦的難易,轉換快慢等問題被牽引到錯誤的節奏上,這樣彈奏出來的音樂就會變得凌亂,而失去了它該有的韻味。那么所有的訓練也就相當于白費了。而在樂隊中,你還可能會因為這個問題而成為大家不喜歡的家伙,因為你會讓你的成員無法與你合奏。所以必須要重視打準、打穩節拍的訓練。在這之后,我們還要強調音高的音準問題,這個會在下節課連同它的訓練方法一并講。節奏彈奏的訓練方法是把左手輕放在全部琴弦上,右手進行掃弦或者撥奏,記憶右手的動作、位置以及節拍,同時利用弦在左手上的振動來檢驗右手的掃弦或撥奏準確,及時作出調整,加強記憶。不同的調,會有不同的基本和弦,下面我們用C大調來舉例,基本和弦共7個:C、Dm、Em、F、G、AM、Bdim,分別是:1234567級和弦?;旧蠈W會這7個和弦,很多一般的歌曲都能彈,這個時候我會把一些歌C大調的歌曲讓學員自己去聽,然后告訴他,你就用這7個和弦去一個個試,然后把這首歌的和弦按順序列出來。天吶,學員會說:“老師,這就是傳說中的扒譜?可是我對和弦的理論還不是太清楚??!”沒錯,就是因為你沒有經過實踐,所以你無法理解抽象的和弦和它的作用,所以我會要你嘗試著用第.一個階段學習的樂感,還有和弦與歌曲唱音之間的和諧程度,來判斷用和弦。這個階段的訓練,是學員樂感更進一步的提升。怕他仍然無法理解和弦,他至少也知道了簡單地進行一首歌的創作,而且重要的,他知道了扒譜到底是個概念。學員會在這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產生問題,然后我會不斷地為他解決,同時,把理論知識注入到解決他在扒譜的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剩下的,就需要靠自己多加練習了。總之,樂理的學習是一個非常漫長和痛苦的過程,需要有信心和熱情共同的支撐,在多扒了幾次譜以后,再結合看一些和弦和樂理的知識,你會更加方便理解。反正一個C大調就只有7個和弦,你都記住了,去扒譜的時候,把他們任何排列組合,扒出這首歌。當你能隨意根據一首歌,就能把譜子扒出來的時候,只要再下去花時間多加鞏固和拓展一些樂理知識,不斷地運用到實踐中,或者嘗試使用一些比較冷門的和弦,這個時候,你的技術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只要再努力一點,這個過程雖然漫長,但我相信,離你正式跨越它,也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