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制造的玻璃都是帶顏色的,那時因為在玻璃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雜質。將玻璃脫色,將其制成凈透明貫穿整個玻璃制造的歷史。就是在今天,這一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如普通浮法玻璃仍然帶有淡淡的綠色,原因是玻璃中含有過量的鐵元素,繼續去除玻璃中的鐵元素成本很高,技術很難,目前法國、美國和中國已能生產完全無色的超白玻璃。盡管普通浮法玻璃帶有淡淡的綠色,但作為有色玻璃使用色度不夠,只能作為無色玻璃使用。要想應用有色玻璃必須采用特殊的技術和工藝,如本體著色玻璃、鍍膜玻璃、彩釉玻璃、彩繪玻璃、貼膜玻璃等。顏色可謂赤、橙、黃、綠、晴、藍、紫,無一不有。如今的建筑多姿多彩、風格各異,玻璃多色性的應用可謂獨占其功。普通平板玻璃土木建筑工程中所用的普通平板玻璃的厚度有4mm、5mm、6mm、7mm、8mm、10mm12mm,透光度很高,可通過日光的80%以上。密度為2500~2600kg/m3,耐酸能力強,但不耐堿。磨砂玻璃又稱為毛玻璃。由平板玻璃表面用機械噴砂或手丁研磨等方法制得,表面粗糙,能透光但不透視,多用于衛生間,浴室等的門窗。一般說來玻璃是透明的,因此提及玻璃的透光性往往被人們誤認為是透明性。其實玻璃的透光性和透明性是不同的兩個概念,透光不一定透明。較早制造的玻璃就僅僅透光而不透明,這是由當時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決定的。由于當時熔化玻璃液的溫度低,因此在玻璃中存在大量的未熔化的顆粒雜質,玻璃中的顆粒雜質造成光線的散射而使玻璃只透光而不透明。同時,當時生產玻璃的工藝是將玻璃液澆鑄擠壓成玻璃板,因此玻璃板的表面凹凸不平,造成光線的散射,是造成玻璃板透光不透明的另外原因之一。今天,現代化技術和工藝生產的玻璃都是凈透明的,要想生產只透光而不透明的玻璃必須采取特殊的生產工藝,如壓延法、磨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