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玻璃的發展史也可看出人們對玻璃透明性的不倦追求。如上所述,人們較早制造的玻璃是只透光而不透明的,原因之一是玻璃的表面非常的粗造,凹凸不平。后來為增加玻璃的透明性,人們花大力氣將玻璃的兩表面研磨、拋光,但也只能得到半透光半透明的玻璃,那也曾使人們欣喜若狂,因為它使人們的建筑透明了,它不僅將大自然的光芒引進我們的建筑,也將人們的視線從室內引到室外,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窗子恢復了真正窗子的含義。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人們又發明了生產玻璃的平拉法、引上法,玻璃已變得越來越凈、越來越透明,現代化的玻璃生產工藝浮法已將玻璃的透明性達到了極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玻璃的發展歷史就是追求玻璃凈、透明的歷史。如果說玻璃的其他裝飾性能表現了玻璃的光性、型性、色性,玻璃的圖案多樣性則表現了玻璃的“花”性,它對建筑的裝飾效果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二,用玻璃進行室內裝飾具有環保功能。由于玻璃是無機材料,無任何有害氣體釋放。第三,玻璃表面的圖案永遠不變,且永遠新鮮如初。將其用于室外門、窗,不怕風吹雨淋,日曬。因為玻璃表面的圖案或是刻、磨在玻璃上,或是將彩釉經高溫二次燒結在玻璃上,其圖案與玻璃具有同樣的化學耐久性。傳統建筑玻璃的主要功能是遮風、避雨和采光,雖有裝飾意味在其內,由于建筑玻璃品種單一、性能低下,其裝飾性能雖有,卻不;其功能除遮風和避雨,難再究其二三。浮法工藝的發明,標志著現代化建筑玻璃的誕生,各種深加工玻璃產品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現代化建筑玻璃家族。其發展沿著兩條主線:其一是豐富建筑玻璃的裝飾性能;其二是增加建筑玻璃使用功能。如今的建筑玻璃正是以其裝飾性能和使用功能的集中統一,來滿足人們對建筑物裝飾效果、節能和舒適性要求不斷提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