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具體處理原則為了加工精度,粗、精加工還是分開進行。合理地選用設備。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并不要求有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應在功率較大、精度不太高的機床上進行,精加工工序則要求用較高精度的機床加工。粗、精加工分別在不同的機床上加工,既能充分發揮設備能力,又能延長精密機床的使用壽命。在機械零部件加工的產品中都能遇到微孔,且隨著產品要求的提高,不僅僅孔徑更小,孔深加深,而且對孔尺寸形狀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幾年來,遇到過很多小零件上都有這種微孔,零部件加工本身的形體就很小,在其上還要鉆出f0.10~0.80mm的微孔。而零部件中的微孔是比較典型的,材料本身亦很難加工,如又硬又粘的不銹鋼,極硬的高溫合金和磁性材料,質硬而脆的琥珀、瑪瑙等。在這些材料零件上要鉆出微孔,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曾用激光和電火花加工過這些微孔,但因孔的精度、表面粗糙度、效率等原因,很難達到零件的設計要求。這類微孔,目前在國內仍是機械加工當中的一大難題。經過多年研究,深深體會到要加工這類微孔不僅可完成各種零件的鉆孔功能,如換成相應的微型銑刀或金剛石銑刀,還具有微細的刻銑功能,如刻銑各種圖形、網格、曲線、花紋、花邊、字形和各種裝飾花形等,總之,凡在微機上能畫出的圖形、花形圖案,都能刻銑出來。目前中國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與德國接近。我國與發達的差距表現為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制造業產品能耗和產值能耗約占全國一次能耗的63%。單位產品能耗平均高出國際先進水平20%—30%。單位產值產生的污染遠遠高出發達。全國SO2排放量的67.6%是由火電站和工業鍋爐產生的。我國制造業產品以低端為主,附加價值不高,增加值率僅為26.23%,比美國、日本及德國分別低22.99、22.12及11.69個百分點。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的機械加工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競爭的主要表現方式是價格競爭。在價格競爭背后掩蓋著行業的危機。大型機械加工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競爭,也許將來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