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零件自從出現機械,就有了相應的機械加工零件。但作為一門學科,機械零件加工是從機械構造學和力學分離出來的。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新的設計理論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機械零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有限元法、斷裂力學、彈性流體動壓潤滑、優化設計、性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體建模(Pro、Ug、Solidworks等)、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學等理論,已逐漸用于機械零件加工的研究和設計。更好地實現多種學科的綜合,實現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探求新的原理和結構,更多地采用動態設計和設計,更有效地利用電子計算機,進一步發展設計理論和方法,是這一學科發展的重要趨向。機械零件是由若干個表面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對關系,必須確定一個基準,基準是零件上用來確定其它點、線、面的位置所依據的點、線、面。根據基準的不同功能,基準可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兩類。設計基準:在零件圖上用以確定其它點、線、面位置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各外圓和內孔的設計基準是零件的軸心線,端面A是端面B、C的設計基準,內孔的軸線是外圓徑向跳動的基準。1、先加工基準面零件在加工過程中,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應首先加工出來,以便盡快為后續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準。稱為“基準先行”。2、劃分加工階段蘇州雙春機械加工質量要求高的表面,都劃分加工階段,一般可分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個階段。主要是為了加工質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設備;便于安排熱處理工序;以及便于時發現毛坯缺陷等。3、先面后孔對于箱體、支架和連桿等零件應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這樣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對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帶來方便。4、光整加工光整加工后的工件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如研磨、珩磨、精磨﹨滾壓加工等),應放在工藝路線后階段進行,加工后的表面光潔度在Ra0.8um以上,輕微的碰撞都會損壞表面,在日本、德國等,在光整加工后,都要用絨布進行保護,絕不準用手或其它物件直接接觸工件,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由于工序間的轉運和安裝而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