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結構(Membrane Structure),也即張拉膜結構(Tesioned Membrane Structure),是依靠膜材自身的張拉力和特殊的幾何形狀而構成的穩定的承力體系。膜只能承受拉力而不能受壓和彎曲,其曲面穩定性是依靠互反向的曲率來保障,因此需制作成凹凸的空間曲面,故習慣上又稱空間膜結構。
古老的膜結構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已經出現,較早是由天然枝條和獸皮搭成的帳篷(Pavilion),然后發展到由鐵木和帆布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但是,從歐洲古羅馬帝國、中國漢朝時代到十九世紀末,膜結構幾乎處于一個停滯發展的階段。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化學工業和工程力學迅速發展,高分子合成材料技術得到大力改進,膜材料擺脫茹毛飲血的狀況,現代膜結構才開始蓬勃發展。另外,兩次世界大戰也加快了膜結構的發展。
氣膜建筑主要應用于體育場館、大型娛樂休閑設施、展覽會館、物流倉儲及環保工業等大跨度建筑結構,其技術廣泛應用在比較發達的,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洲的部分。我國對氣膜建筑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與世界水平相比,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實踐經驗都存在一定差距,廣大建筑師、設計院或使用方對氣膜結構的認知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氣膜建筑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和發展經歷了一段相當艱難的時期。ASATI從上世紀60年代,把哈佛大雪的整個田徑場用氣膜建筑覆蓋以后,充氣膜建筑就在體育的領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