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膜結構的分類及其中國市場分析:
膜結構根據結構特點和受力性能主要分為:張拉膜、充氣膜及索膜穹頂,而索膜穹頂則是前兩種結構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伴隨著膜結構在中國的推廣,張拉膜異軍突起,其結構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小品、裝飾等簡單結構上,這種發展也促使在短短的幾年里國內膜結構公司的數量成倍的增長。但關注的是,為充氣膜當時沒有發展起來?為充氣膜作為膜結構的初形式,其在大跨度場館的諸多優勢(超大跨度、構建靈活、節能環保等)沒有先于張拉膜在中國發展起來?而且,初很多膜結構公司也曾多次嘗試構建充氣膜結構的場館,可后都是以失敗告終。究竟是原因?
三、氣膜結構在中國的發展:
從時間上,雖然氣膜結構建筑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實際上個真正由國內企業組織構建的氣膜場館是位于南京建鄴區南湖俱樂部羽毛球館,由博德維(深圳)于2005年建造,此項目是中國個氣膜室內體育場館,而深圳博德維也是個真正把先進的氣膜建筑系統帶入中國,并能把國外氣膜技術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的公司,使氣膜建筑可以為中國用戶提供四季可用的大型場館。此建筑跨度為 27米,長44米,高11.6米,,在原有女兒墻(高1.4米)起拱,由于氣膜建筑主要上受上揚力,自重輕,所以可輕松建于原有建筑物之上,不會對原建筑的安全和受力有任何的影響。項目建成后,人們對氣膜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從而相繼在北京、青海、深圳等地建成了近10個氣膜網球、羽毛球體育場館,真正的使氣膜建筑這種結構形式在中國開花結果。近幾年,由于是北京奧運會鳥巢、水立方等場館對膜材的應用,使人們對膜結構建筑很快的接受和認識,同時也推動了氣膜建筑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其應用范圍,實用性能及建筑技術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相關企業也對此行業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