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階段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資產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內部制度不健全。法院的經費由財政負擔,固定資產不提折舊、不計成本,導致其管理意識薄弱。對固定資產的購置、處置、報廢等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疏于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愛護,極易導致資產老化,客觀上造成固有資產損毀速度明顯加快。
2.管理不夠科學,使用效率偏低。長期以來重錢輕物,重采購輕管理,缺乏嚴格的管理約束機制,造成了單位資產管理的不規范甚至混亂。單位負責資產采購管理的是辦公室,但資產多數都是分配到一線業務庭使用,因為業務工作緊張各部門沒有專職的固定資產管理員,大多由部門內勤兼任,人員變動的頻繁、工作交接的失誤極易造成賬實不符。單位一方面不斷更新資產設備另一方面又缺乏對置換資產的有效利用,造成資產的閑置和浪費。
3.財物核算不及時。單位資產盤點頻率較低,發生資產增減變化時沒有及時調整賬目。損壞資產不及時報廢處置,造成實有資產同財務賬目不符。
二、對策及建議
基層法院應立足本單位實際制定出具有可操作的對策與措施,切實把資產和財務管理引向制度化和規范化,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1.科學預算,合理配置固定資產。每年按照資產使用情況安排本年度資產采購計劃,做到精確計算、合理配置,避免過度采購。提高部門人員對資產配置標準的認識,對超出配置標準的庭室嚴格控制資產的配置,轉變部門求大求全、盲目攀比的錯誤認識。
2.落實資產管理部門責任。建立資產管理問責制,堅持“誰使用、誰負責”原則,責任到人、物盡其用。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要定期對資產明細和資產卡片進行核對,及時盤點。資產使用部門要樹立主人翁意識,重視部門資產管理員的設置,在日常管理、工作交接等方面多花功夫。
3.加強制度建設。將資產管理與領導責任相結合,建立分管領導、辦公室、使用部門為主體的三級負責制。完善資產采購、分配、調撥、處置各環節的審批制度,約束隨意性,堵住資產流失漏洞。
以實物管理為基礎,賦予每個實物一張唯一的資產標簽,結合自動識別技術應用到固定資產的購置、登記、庫存、領用、變更、報修、維修、盤點、報廢、等日常復雜的管理進行全方位準確監管,真正實現“帳、卡、物”相符。
三、系統功能模塊
1.資產日常操作管理
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采購入庫、資產登記、資產領用、資產變更、資產報修、資產維修、資產報廢、資產盤點等日常管理工作。資產進入系統后形成資產檔案,各項審批流程全都實現了電子化的審批流程。
2.資產附加自定義屬性
不同的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除了資產的共有屬性之外(如購置日期、資產原值),還可能需要記錄其特有的屬性,如對家具來說可能有顏色、材質、原產地,而對中大型設備來說可能有重量、尺寸等。本系統支持不同類型的資產可以自定義不同的屬性。
3.設計打印條形碼標簽
根據選定的固定資產自動生成并打印固定資產條形碼標簽,標簽格式可以自由設計,做到每件物品都
有據可查。
4.資產盤點功能
使用盤點機掃描固定資產的條碼標簽進行盤點,把盤點機中的數據與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核對,并對異常數據做出適當處理。并可按單位、部門生成盤盈、盤虧明細表、盤點匯總表等查看。
5.資產記錄報表
記錄資產的各項內容,各項的資產操作的明細記錄,自動生成系統報表,實現圖形展示。資產信息的查詢統計、資產的使用狀態表、資產變更明細表、資產變更統計表、資產報修明細表、資產報修統計表、資產維修明細表、資產維修統計表、資產報廢明細表、資產報廢統計表等。
6.固定資產綜合查詢
可以對單條或一批固定資產進行查詢,查詢部門資產統計、資產領用、資產變更、資產報修、資產維修、資產報廢等信息的記錄情況,信息直觀全面、一目了然。
7.安全管理功能
權限控制功能:將用戶劃分為不同角色,不同角色可以擁有不同的操作權限。對固定資產數據可以控制到字段的讀寫顯示。各分支機構可以擁有自己的權限體系。
四、系統的價值和意義
資產管理系統真正的從資產采購,領用,變更,報修,維修,盤點,報廢,處置整個生命周期的細節管理,系統實行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財務及購置、使用部門負責人的分級管理責任制,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做到層層落實。
實現了“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資產自動管理”:利用RFID技術無線射頻自動識別和GSM通信網絡無線遠程傳輸功能,實現對資產全生命周期(新增、變更、報修、維修、報廢等)過程的智能化動態實時跟蹤,集中監控管理,整個管理過程無需任何人工干預。為企業投資決策、資產合理調配提供了準確的參考數據,有效增大投資邊際效益和提高資產使用率,減少無謂的設備投資和閑置浪費。
實現資產管理中“人、地、時、 物同步管理”:系統將資產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的嵌入到資產管理系統中,實現對資產日常操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任務、地點、實物、時間等信息進行記錄,并引入短信提示告警功能,由系統實現對日常工作的有效監管,減輕了資產日常管理的壓力,節約了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資產盤點和無謂調撥的成本,避免了因各種因素造成的資產流失,提高了管理效益。
建立安全可靠的注冊資產檔案, 通過高新技術加強資產監管,合理調配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防止資產流失。能有效、準確的對進出資產的數據信息識別、采集、記錄、跟蹤,保證資產的合理利用。
1、條形碼技術的優勢: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應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
條碼是迄今為止最經濟、實用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 制作簡單。條碼標簽易于制作,對印刷技術設備和材料無特殊要求,掃描操
作簡單易行。
(2) 采集信息量大。利用條碼掃描,依次可以采集幾十位字符的信息,而且可以
通過選擇不同碼制的條碼增加字符密度,使采集的信息量成倍增加。
(3) 靈活、實用。條碼符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有關設備組成識別系統實現
自動化識別,同時,在沒有自動識別設備時,也可實現手工鍵盤輸入。
(4) 設備結構簡單、成本低。條碼符號識別設備的結構簡單,操作容易,無需專
門訓練。與其他自動化識別技術相比較,推廣應用條碼技術,所需費用較低。
2、數據采集器終端的優勢:
(1)快速盤點,高效管理;
利用條碼或資產進行賦碼,采用采集器進行掃描采取數據,搭配固定資產軟件,實現采集器自動上傳下載,提高管理的高效性,解決了原來不同部門之間管理脫節和對帳困難的難題。
(2)去除手工記賬,實現盤點實時性,嚴密性
采用自動化的盤點程序,免除管理人員手工記賬繁瑣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實現數據的實時上傳,采集器實現智能化計算資產盈虧結果,大大地減少盤點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3)實現信息的實時流動,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采集器的實時互傳功能,實現總部與旗下個分公司、事業部資產信息的實時性,解決了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實物管理的問題,實現了信息流和實物流的統一,讓管理人員可以快速了解資產的情況,降低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合理安排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4)解決繁瑣的帳與實物的比對過程
系統將信息自動上傳,節省了的時間,同時讓管理人員實時了解資產狀態,對資產的運營管控起到明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