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IT運維監控平臺技術已經從業務支持逐步走向與業務的融合,并成為企業穩健運營和發展的支柱。企業內部很多業務流程都已經在IT 部門的支持下實現了流程的再造和優化,提煉并制定了相應的流程圖、流程文件及流程運作機制。
但是目前我們對于企業內部業務IT運維服務商對信息系統的不當應用,如非授權操作或誤操作;外部業務風險主要來自于外部的不安全事件,如黑客攻擊、機房環境變化等。對應用系統進行業務監控,能夠及時識別業務風險,有效進行相應的主動規避操作,避免造成損失。傳統的運維管理系統主要特點如下:
(1)訪問方式簡單,多采用系統自身提供的工具界面,使用客戶端方式,供工程師進行分析和維護;
(2)運維模式主要是面向設備和基礎設施,依賴設備供應商提供的解決方案,維護工程師通常會編寫大量的維護腳本進行維護,沒有統一直觀的界面,因此要求維護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能;
(3)參與的較色主要是系統工程師、網絡工程師和維護工程師,部門領導和其他業務部門參與甚少;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IT運維管理系統功能單一、布局分散,主要依賴于管理員的技術能力,領導和業務部門很少參與,采集到的性能指標數量巨大,可讀性差,管理者很難對這些指標進行真確判斷和決策,運維管理系統的應用和發展受到較大限制。
多年的運維經驗告訴我們,IT基礎設施的故障僅占IT系統總故障的20 % ,而各類業務系統故障占到IT運維服務系統總故障的60 %一80 % ,業務系統的每一個微小的故障都可能會導致業務的重大損失。因此我們需要從基礎設施層、應用系統層、業務運行層三個維度搭建監控管理體系,全面掌握業務系統情況。通過搭建化的業務監控平臺,部署各類業務流程監控視圖,及時、準確的發現、定位系統故障、業務異常,防范業務風險,從而為業務穩定開展保駕護航。
隨著信息技術在中遠集運的深入使用,對IT運維監控平臺治理方面工作特別是設備資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層希望能夠從各個不同的維度來審視資源的使用情況以及系統維護的質量。原先的監控系統和CMDB資產管理系統雖然能夠比較好地完成監控和資源管理的工作,但始終是基于單個設備的操作型系統,缺乏對報表的展現功能,無法很好地將各類數據以清晰、直觀的方式進行展現,更不能將幾個系統之間的數據進行關聯,缺乏有效的、與業務相匹配的ITIL管理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