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油缸一般由缸筒、活塞桿、缸蓋、活塞、密封件等幾部分組成。 液壓油缸基本5個部件:缸筒和缸蓋、活塞和活塞桿、密封裝置、緩沖裝置、排氣裝置。 其中缸筒(TUBE)由四部分組成:缸體 、法蘭 、 缸底 、襯套。活塞桿(ROD)由三部分組成:1. 桿體 2. 耳環 3. 襯套以上各部分組成;缸體內部由活塞分成兩個部分,分別大腔和小腔;大腔指活塞桿完全伸出后,缸體內腔;小腔指活塞桿完全伸入后,缸體與桿體內腔;由于液壓油的黏性比較高,壓縮比很小,當缸底油口進油后,活塞將被推動使缸蓋油口出油,活塞帶動活塞桿做伸出或縮回運動,反之亦然。 傳統的修復方法是將損壞的部件進行拆卸后外協修復,或是進行刷鍍及表面的整體刮研,但修復周期長,修復費用高。針對上述問題,當代新維修方法是采用高分子復合材料,應用多的有美國應用技術在現場進行劃傷尺寸的恢復修復。其材料優異的附著力和良好的抗壓能力,不但能夠滿足上述的工況要求下的生產使用要求,而且操作工藝簡單易行,既無熱影響,涂層厚度又不受限制。同時涂層本身具有的優越的耐油耐腐蝕性能及自潤滑功能,確保了修復后的耐磨性能,了企業的正常生產,避免了設備部件的損壞加劇。 修復工藝如下: 1、表面處理:首先清洗和打磨,用脫脂棉蘸丙酮或無水乙醇將將劃傷部位清洗干凈后進行打磨。(若不先清洗而直接進行打磨,會使油污浸入缸體,造成粘接不牢,甚至脫落。打磨時先將擠傷部位高出基準面的部分打磨至基準面以下,以防止柱塞的再劃傷,再用什錦銼將劃傷溝槽內的油污、異物剔出,后用旋轉銼將整個劃傷面打毛。 清洗和加溫干燥,對已打磨好的劃傷面用丙酮擦試干凈。然后用熱風機或碘鎢燈將水分烤干,同時也對待修復表面進行預熱,尤其在室溫低于15℃的情況下,必須對待修復表面進行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