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原理
利用鐘擺原理實現減隔震功能的支座。支座通過滑動界面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實現減震功能,通過球面擺動延長梁體運動周期實現隔震功能。
減隔震起始力 bolt broken force
剪力銷剪斷時施加在支座上的水平力。
隔震周期 oscillation period
地震作用下,支座發生擺動的固有周期。
減隔震位移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the bearing
為適應梁體在地震作用下產生的位移而設定的較大水平位移量。
豎向轉角 vertical Rotation
減震球擺上部的設計轉角。
減隔震轉角 the maximum rotation capacity of the bearing
減震球擺和減震球擺上部同時轉動時的設計較大轉角。
回復力 re-centring force
二、支座規格系列按承受的豎向荷載大小共分為30級,
即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2500,15000,17500,20000,22500,25000,27500,30000,32500,35000,37500,40000,45000,50000,55000,60000 kN。
支座轉角設計和雙向活動摩擦擺支座、單向活動摩擦擺支座的位移設計應符合GB/T 17955的規定。
支座減隔震轉角(α)應不小于豎向轉角(α1)和支座減隔震位移較大值時產生轉角(α2)中的較大值。
支座減隔震位移量分為四級:±100 mm、±200 mm、±300 mm、±400 mm。
支座隔震周期分為五級:2s、2.5s、3s、3.5s、4s。當有特殊需要時,可按實際工程需要進行調整
支座性能支座適用的溫度范圍、支座減震球擺上部的設計轉動力矩應符合GB/T 17955的規定。在豎向設計荷載作用下,1000kN~25000kN支座豎向壓縮變形不應大于4mm,27500kN~60000kN支座豎向壓縮變形不應大于6mm。在1.5倍豎向設計荷載作用下,支座無損傷。豎向設計荷載作用下,上座板的不銹鋼板與平面滑板、球冠襯板的鍍鉻面或包覆不銹鋼板與球面滑板間的摩擦系數應符合GB/T 17955的規定。支座設計減隔震起始力為支座豎向承載力的10%,其誤差不超過起始力的±10%。當有特殊需要時,可按實際工程需要進行調整。支座等效剛度、阻尼比等支座減隔震性能技術參數的計算方法參見附錄A。等效剛度允許誤差±15%,阻尼比允許誤差±10%。支座應設有限制非地震狀態下減震球擺移動或擺動的裝置,該裝置設計應便于地震發生后進行修復或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