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酸性或堿性萃取劑的萃取過程中,如僅用烴類(主要是以含直鏈烷烴為主的烴類)作稀釋劑,通常會出現兩層有機相,其中介于水相和上層有機相之間的有機相稱為第三相。它主要含有萃取劑與金屬形成的萃合物,其密度介于二者之間。形成第三相的原因很多,但歸根到底是萃合物在有機相中的溶解度問題。凡是加到有機相中能消除第三相的試劑就稱為改質劑。
經常作為改質劑的是各種醇,如2-辛醇、2一乙基己醇等,有時也用TBP、MIBK及對一壬基酚等。從物理性質及組成結構來看,這些改質劑是一些極性大(和烴類比)的物質或強質子溶劑,它們會和萃合物發生強烈的溶劑化作用,這可能是改質劑能增加萃合物在有機相中的溶解度,從而能消除第三相的原因。
改質劑用量一般在2%~5%(體積),但有時也用到20%左右。改質劑的選擇及其用量一般通過實駔確定。即將僅含有萃取劑和稀釋劑的有機相與液混合接觸,隨后分層棄去水相,再向兩種相中計量加放改質劑并混合,直到兩種有機相變成單一有機相為止。www.gyjh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