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水質的污染在歐美也逐漸嚴重起來,為了滅菌而使用大量的氯,余氯的存在或水中化合物和氯作用的結果,導致水中出現臭味,從而促進了以去除水中臭味為目的的精制設備的開發和改進。1927年,從密執安取水的美國芝加哥市,水中出現了嚴重的氯酚味,為了除去這種令人討厭的臭味,曾進行過許多種實驗,結果椰殼活性炭的除臭能力得到了確認和肯定。次世界大戰之后,從1920年開始,椰殼活性炭已進入了工業化生產,這樣一來,椰殼活性炭在除去水中臭味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即使從經濟效益方面來分析也是很明顯的。斯波爾?。⊿palding)于1929年開始將粉狀椰殼活性炭用于新澤西州的新米爾福給水處理中,后來美國和歐洲各地也使用添加椰殼活性炭的方法來凈化水。在這以后人們并未停步于使用的粉狀炭,而是繼續開拓了粒狀椰殼活性炭填充層的凈水裝置。粒狀椰殼活性炭填充床適宜于處理污染比較穩定的水,而大不適宜于處理污染變化大的水,正因為上述原因以及經濟方面的因素,所以迄今為止,再給水凈化中基本上用的都是粉狀炭。目前,在美國用于處理水的椰殼活性炭量,每年有25000噸以上。
在醫藥和化學工業中,粒狀椰殼活性炭的使用比較普遍,經常用它來作為許多工業用水的制備,而在電子設備和高壓鍋爐用水的制備中,則用做前處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機物。由此可見,椰殼活性炭在工業用水的處理中是有悠久歷史的。
由于水質污染而導致了對通常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物化或生化處理的重新研究,得出了必須增加深度處理的結論,并選擇了能連續通水、容易維護管理、對周圍環境無污染、容易再生并能反復使用的粒狀椰殼活性炭作為深度處理的一個操作單元。在污水處理中,椰殼活性炭的用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作為生化處理后的深度處理,這時椰殼活性炭處理的是不少于二級處理的水、另一種方法是將椰殼活性炭用于物化處理(即所謂PCT法)。美國從1960年開始大規模,廣范圍的研究并使之實用化,目前這兩種方法都已進入實際使用階段。如日本通產省,從1970年開始,首先在東京都以“工業廢水再利用的調查”為課題,著手椰殼活性炭處理水的研究,并在1973年取得了成果。隨著廢水排放標準的逐步嚴格,利用椰殼活性炭處理工業廢水的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