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亞太經濟時報》報道,1997年,世界環保產業市場交易額為4000億美元,預計到2000年世界環保產業的產值將達到6000億美元;2010年國際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可達1萬億美元。這些需求將會給環保產業以巨大的生命力。有關資料顯示,從1992年至1996年,工業化私人企業用于發展環保產品服務 的投資平均遞增197%,而此前五年為129%。1994年后,國際貿易中開始出現環保標準,并且已成為國際貿易往來中的一種籌碼,甚至成為新的貿易壁壘。
在我國,環保產業已經成為具潛力的新經濟增長點之一。為擴大內需已將其列入今后重點投資領域,“九五”期間將投資4500億元進行環保項目建設和污染治理,僅1998年投資額就占GDP的1%。
1環保產業初具規模。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從50年代起步,而迅猛發展則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截至1997年我國從事環保產業單位9807個,固定資產748億元,職工人數182萬人,生產總值622億元,利潤435億元。已開發生產出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環保技術和產品。其中,有150多項技術和產品獲得、省、市科研成果獎和、部級產品獎,一些產品已出口東南亞和中東30多個。
2環保產業覆蓋面較廣。目前環保產業的主要門類有環保產品的生產、產品的經營銷售、環保技術開發、環保工程設計施工、環保信息咨詢服務、資源綜合利用、廢 棄物的再生資源化、自然保護開發如自然保護區建設、動植物的引種繁育、遷地保護、生態工程建設等 。在這些門類中,環保產品的生產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自然生態保護在環保產業中占主導地位。
以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體。1995年的調查顯示,全國近9000個環保企事業單位中,國有的約有3500個,集體的有4000多個,兩者合起來的有7500個,從業人員約有160萬人左右,年產值約270萬元,年利潤約36億元,分別約占環保產業單位總數、年總產值、年利潤的89%、67%、88%。因此,我國環保產業是以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體,其他經濟類型為輔的基本格局。 4數量較多,規模較小。1995年的調查表明,在全國近9000個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中,大型企事業單位僅有370多個,約占總數的43%,年產值只有9億元,約占年產值總數的13%,年利潤僅為7億元,約占年利潤總數的17%;而中小型企事業單位有8200多家,占總數的95%,年產值達272億元,約占總產值的87%,年利潤34億元,占總利潤的83%。以廣東為例,全省138家環保產品生產企業均屬中小型,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幾乎沒有。環保產業中份額較大、占全省環保產業產值75%的資源綜合利用,1996年產值也只有1642億元,而環保產品生產年產值只有4億元左右。 5環保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失衡。在我國的環保產業結構上,環保產品生產企業較多,而環保產業服務體系方面的技術開發、咨詢服務,以及環保工程設計施工、產品營銷、自然生態保護等相對薄弱且地區發展不平衡。在廣東,環保產品的開發生產、經營銷售和咨詢服務,大都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而山區則發展緩慢,適應不了各地污染治理對設備和技術的需求。 6利用外資及產品出口十分不足。據統計,到1997年底止,廣東省外資環保企業包括兼并企業 只有24家,1997年環保產品出口創匯僅1408萬美元。因此,加快環保產業的發展,搶占環保這個新興產業的制高點,開發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環保產品,不僅是搞好廣東環保工作的必需,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國內外市場,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
供應【常州市玻璃鋼化糞池】
聯系人:吳經理
聯系方式:1895293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