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于1991年即開展了用生態浮島治理城區污染河道實驗,1998年開展的生態浮島對無錫市五里湖修復工作發現對水體N、P去除效率很高2002年北京市用該技術治理什剎湖、永定河等污染水體效果較好5。我國85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從環境角度看是一種災害但從資源角度看卻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農業資源。可利用生態浮島技術實現農業和環保雙贏。利用生態浮島技術在我國沙湖進行了湖泊循環農業的實驗。將30種陸生和濕生植物通過“水上花園”、“水上菜園”、“水上草園”、“水上稻田”等農業形式轉移到水面栽培結果發現27種植物生長良好植物產量高于陸地且重金屬和亞硝酸鹽含量遠低于食品安全標準可作為綠色食品或安全飼料進入市場。將生態浮島和其它生物修復技術結合可有效治理恢復嚴重污染的農村生活污水、湖泊、城市河道。采用生物凈化槽---強化生態浮島處理崇明島農村生活污水前者可有效降解有機物后者進一步去除氮、磷。如大面積建設生態浮島其收獲植物還可通過沼氣池加以利用
42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水資源日益缺乏水資源再生顯得十分迫切。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與景觀用水水質要求有一定差距。利用生態浮島對污水處理廠出水加以凈化使之達到景觀用水標準。43園林水體國內外對城市生態建設日益重視而城市土地緊張稀缺生態浮島因設置在水面而能有效節約土地資源所以在園林水體建造人工浮島即相當于在水面上建造綠地這對提高城市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種植的花卉在水中的美麗倒影會成為嘆為觀止的景觀亮點。針對存在問題為進一步發揮生態浮島的效益和應用范圍有關學者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研究1篩選培育生物量大對污染物富集能力強的超富集植物是擴大生態浮島工程應用的首要任務。但超富集植物一般生長比較緩慢、生態競爭力不強、多為野生型稀有植物對氣候要求較為嚴格引種受到限制。2深入系統研究植物群落的生態及植物個體生理學特性對本地常見的水生濕生種質資源收集后開展養分吸收動力性研究按植物對養分需求進行分類和搭配探究根系分泌物在微生物群落中所發揮的作用植物根系和根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機理和效應。3對被吸入植物體內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位置和方式需加以研究。防止其對人類構成潛在風險。如有必要進一步開展二次污染處置研究。4開發新型生態浮島材料。所研載體應輕質可漂浮于水面、生物親和力高而利于微生物生長掛膜、環境友好而不產生二次污染、化學性質穩定可長期使用、易安裝等特點。
生態浮島 是一種針對富營養化的水質,利用生態工學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島。它能使水體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時水質指標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別是對藻類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態浮島對水質凈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例如總磷、氨氮、有機物等,使得水體的營養得到轉移,減輕水體由于封閉或自循環不足帶來的水體腥臭、富營養化現象。
水體富營養化是全球性的水環境問題,我國現有湖泊2 700余個,總面積達9.1萬km2。根據調查資料和國內外評價湖泊富營養化指標,我國比較典型的37個主要湖泊中,中營養型和中一富營養型的占55.8%,富營養型的占14.7%,重富營養型的占8.8%。中國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體中的N、P含量過高而引起的富營養化造成的,而N、P則是植物生長最基本的必需營養元素。生態浮島技術是以可漂浮材料為基質或載體,將高等水生植物或陸生植物栽植到富營養化水域中,通過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減水體中的氮、磷及有機污染物質,從而凈化水質的生物防治法,同時通過收獲植物的方法將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搬離水體,改善水質,創造良好的水環境。目前一些文獻中出現的"生態浮島"、 "人工浮島"、"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 "浮床無土栽培"等均為相同或類似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