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是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劃時代意義的高科技新產品,它是在熒光
顯微鏡成像基礎上加裝了激光掃描裝置,利用計算機進行圖象處理,使用紫外或可見光激發熒光探針,從而得到細胞或組織內部微細結構的熒光圖象,在亞細胞水平上觀察諸如Ca
2+、pH值,膜電位等生理信號及細胞形態的變化,成為形態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藥理學,遺傳學等領域中新一代強有力的研究工具。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以激光作為光源,激光器發出的激光通過照明針孔形成點光源, 經過透鏡、分光鏡形成平行光后,再通過物鏡聚焦在樣品上,并對樣品內聚焦平面上的每一點進行掃描。樣品被激光激發后的出射光波長比入射光長,可通過分光鏡,經過透鏡再次聚焦,到達探測針孔處,被后續的光電倍增管檢測到,并在顯示器上成像,得到所需的熒光圖像,而非聚焦光線被探測針孔光欄阻擋,不能通過探測針孔,因而不能在顯示器上顯出熒光信號。這種雙共軛成像方式稱為共聚焦。因采用激光作為光源,故稱之為“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