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場地準備
菌棒入棚前 ,棚內地面暴曬 2~3d ,然后再用石灰撒施畦面。新菇區可按正常的出菇技術操作進行管理 ,老菇區特別是在同一片菇棚連續栽培兩年或兩年以上的生產戶 ,在香菇下地前,應對出菇畦床做好殺菌除蟲處理 ,以防出菇期發生大面積病蟲害。據以往的生產情況看 ,地栽香菇生產中多以病害為主,蟲害以螨類等有少量發生,理想有效的殺菌除蟲方法是用生石灰對畦床處理,處理方法是先去除畦床里上一栽培周期殘存的菇棒碎屑及添充物 ,原畦床表層至 3cm 深的土壤 ,用小型旋耕機對畦床進行土壤旋耕 ,使床面有更多的新鮮土壤 ,平整床面后用生石灰處理 ,通常每 lOOm 的栽培畦床均勻撒生石灰 2-3kg 左右。
2 下地管理
菌絲發滿菌袋后,且出現皺褶和瘤狀物時 ,就可下地管理。為了避免潮菇帶沙子的問題,在晴天將地面噴濕 ,將菌棒脫袋排列在畦內,實行泥栽,使泥土填滿菌袋間的縫隙,菌棒露出 1/4 左右,不可裸露過多。
3 轉色期
菌袋轉色要在下地栽培后進行 ,形成有彈性松軟感的原基 ,末端稍有褐色 ,此時菌絲達到了生理成熟 ,菌皮慢慢變成褐色 ,要注意將溫度控制在 20~25℃,空氣相對濕度維持4 催蕾期
噴水時要使用微噴或霧噴設施 ,菇棚內溫度控制在10—25~C ,拉開 8~C 以上的溫差 ,保持棚內空氣新鮮有充足的氧氣 ;調節空氣相對濕度 85%~90%,也可采取振袋等方式催蕾。
5 幼菇期
當菇蕾長至 0.5~lcm 時,要每袋留6~8 朵菇形好 、
分布均勻的菇蕾進行蔬蕾。保持棚內袋上 lOcm 空間溫
度 25~C 以上,調節空氣相對濕度 80%~90%,并根據天氣
情況適當通風,不可大量通風,以免造成菇蕾被風吹死。
6 采收
待菌蓋直徑長至 3-8cm 菌膜不開傘或半開傘時做到及時采收。采收時要注意隨時把菇柄殘留物清除掉。
7 轉潮管理
每采收一潮菇后要進行休菌,主要措施有適當提高棚內溫度 ,減少溫差刺激 ,保持通風 ,減少噴水量 ,保持適量空氣濕度及出菇袋表面濕度 ,時間一般在 l0d 以上。轉色袋的標準是有一定彈性 ,菌絲健壯,有 10%左右的袋現蕾后即可進入下一潮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