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大蔥,因產于濟南章丘而得名,是山東省特產之一。其特點是: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蔥白很大,適易久藏;章丘大蔥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并富含微量元素“硒”在當地又被譽為“富硒大蔥”. 章丘大蔥歷史悠久,中外,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喜愛。
章丘大蔥歷史悠久。明代,在女郎山西麓一帶(今喬家、馬家、石家、高家村等地)栽培已很普遍。章丘大蔥有高、長、脆、甜的突出特點。高:章丘大蔥的植株高大魁偉,是當今國內外所有大蔥品種的佼佼者,故有“蔥王”之稱。長:章丘大蔥的蔥白很長、很直,一般50~60厘米,長80厘米左右,備受人們喜愛。脆:章丘大蔥質地脆嫩,味美無比。甜:章丘大蔥的蔥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宜生食,熟食也佳。
章丘大蔥有特殊的香味和辛辣味:常食大蔥,不但能增進食欲,并有一定醫療效果。蔥白肥大、細嫩,于淡辣中略帶清甜,耐久藏。生吃、涼拌,炒食、調味、配鍋亦好,堪稱蔥中珍品。為山東人喜愛的常備蔬菜之一。大蔥蘸醬就面餅,是地道的山東風味,尤為廣大群眾所喜食。大蔥又是某些山東名菜的主要作料;烤鴨、紅燒肘子、油炸大腸等,都以大蔥調味;蔥燒海參、蔥燒蹄筋、蔥燒肉、蔥扒魚唇等名菜,則以章丘大蔥為主料;還有蔥油泥、蔥椒泥、蔥油、蔥椒紹酒等用蔥制成的調味品。人們常說,“如言山東菜,菜菜不離蔥”。
章丘大蔥屬耐寒性蔬菜,在-20℃上下都能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要獲得,理想土壤是富含有機質的粘性土壤。忌連作,常與小麥或非鮮莖類蔬菜輪作。1999年7月,“章丘大蔥”商標注冊成功,成為中國蔬菜類件原產地證明商標。根據大蔥產地特點、種植情況和產品特色,不同的生產者、經營者分別注冊了“萬新”“繡惠”“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