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熱作模具鋼材料H13-熱作模具鋼材料---化學成分%:
C0.32~0.45,
Si0.80~1.20,
Mn0.20~0.50,
Cr4.75~5.50,
Mo1.10~1.75,
V0.80~1.20,
p小于等于0.030,
S小于等于0.030;
熱處理:(交貨狀態:布氏硬度HBW10/3000(小于等于235)),淬火:790度 -15度預熱,1000度(鹽浴)或1010度(爐控氣氛) -6度加熱,保溫5~15min空冷,550度 -6度回火;退火、熱加工;
特性及用途:系引進美國的H13空淬硬化熱作模具鋼。期性能、用途和4Cr5MoSiV鋼基本相同,但因其釩含量高一些,故中溫(600度)性能比4Cr5MoSiV鋼要好,是熱作模具鋼中用途很廣泛的一種代表性鋼號。碳:美國AISI H13,UNS T20813,ASTM(新版)的H13和FED QQ-T-570的H13鋼的含碳量都規定為(0.32~0.45)%,是所有H13鋼中含碳量范圍寬的。德國X40CrMoV5-1和1.2344的含碳量為(0.37~0.43)%,含碳量范圍較窄,德國DIN17350中還有X38CrMoV5-1的含碳量為(0.36~0.42)%。日本SKD 61的含碳量為(0.32~0.42)%。我國GB/T 1299和YB/T 094中4Cr5MoSiV1和SM 4Cr5MoSiV1的含碳量為(0.32~0.42)%和(0.32~0.45)%,分別與SKD61和AISI H13相同。含5%Cr的H13鋼應具有高的韌度,故其含C量應保持在形成少量合金C化物的水平上。Woodyatt 和Krauss指出在870℃的Fe-Cr-C三元相圖上,H13鋼的位置在奧氏體A和(A M3C M7C3)三相區的交界位置處較好。相應的含C量約0.4%。圖上還標出增加C或Cr量使M7C3量增多,具有更高耐磨性能的A2和D2鋼以作比較。另外重要的是,保持相對較低的含C量是使鋼的Ms點取于相對較高的溫度水平(H13鋼的Ms一般資料介紹為340℃左右),使該鋼在淬冷至室溫時獲得以馬氏體為主加少量殘余A和殘留均勻分布的合金C化物組織,并經回火后獲得均勻的回火馬氏體組織。避免使過多殘余奧氏體在工作溫度下發生轉變影響工件的工作性能或變形。這些少量殘余奧氏體在淬火以后的兩次或三次回火過程中應予以轉變完全。這兒順便指出,H13鋼淬火后得到的馬氏體組織為板條M 少量片狀M 少量殘余A。經回火后在板條狀M上析出的很細的合金碳化物,國內學者也作了一定工作。
歡迎廣大朋友來電咨詢:021-37786255唐劍友 13816458588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