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水器主要由過濾材料、吸附材料、除菌材料等組成。早期的凈水器僅由活性炭和普通無紡布濾材組成;而現代凈水器往往由多種材料組合而成,其凈水功能和效果也較好。”顧久傳指出,從目前市場上凈水器濾芯使用的凈化材料類型來看,簡易的凈水器往往采用PP棉 活性炭,有些還加些廉價的礦化球,采用這種凈水方式其水質只能達到衛生部規范中凈水器的較低標準;有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凈水器出水水質稍高,但水質仍以此較低標準考核;有納濾膜的凈水器出水水質更高,其水質能達到“飲用凈水水質”;有反滲透膜的凈水器出水水質較高,其水質能達到衛生部規范中凈水器的較高標準。
凈水器所用的材料和品質對出水的水質也有影響。比如活性炭能吸附除去水中的有機物、膠體、色度、臭味、余氯等等,因此它是凈水器中使用廣泛的材料。活性炭究竟是椰殼炭、果殼炭還是廉價的煤質炭?由于價格差異大,吸附能力強弱懸殊,其凈化效果依次遞減。
“即使是使用反滲透、納濾、超濾凈水器,出水還是煮沸后再喝為好。”顧久傳強調,上世紀末我國凈水器行業幾乎全軍覆沒,原因就在于凈化材料還有一些弊端,例如活性炭吸附有機物后,這些有機物就成為細菌的好營養,在活性炭的無數微孔中,細菌、藻類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增生,導致出水細菌及亞硝酸鹽超標。
顧久傳提到,目前凈水效果的是反滲透膜,它能祛除水中幾乎一切有毒有害雜質,包括各種無機和有機物,如致癌、致突變、致異變的化學物質,藻毒素以及細菌、藻類、病毒、熱源等等,而這些是其他凈水器所無法全部達到的。
中國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白雪濤在《不同類型家用凈水器安全性與功能性影響因素分析》中指出,根據中國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2004—2008年檢測的不同類型家用凈水器的安全性及其功能的分類分析,國產不含超濾膜結構的一般家用凈水器中,含有顆粒活性碳濾芯(包括后置顆粒活性碳濾芯)的不合格率較高,達到18.5%,不合格的原因有耗氧量、氯仿、四氯化碳加標試驗以及微生物浸泡試驗不合格。
“這個結果說明顆粒活性碳的質量目前尚存在難以鑒定與控制的情況,一些質量差的顆粒活性,存在不具備明顯祛除有機污染物的功能。”白雪濤指出,目前我國尚缺乏關于顆粒活性碳質量與功能的合理評價方法,在我國衛生部頒布的《衛生部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檢驗規定》中,有關顆粒活性碳的檢驗項目缺乏專一性。白雪濤建議今后應針對家用凈水器用顆粒活性碳的安全性與功能性進行專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