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室設計要求原則 ?布局由“污”到“凈”的流水作業方式。 ?人流物流嚴格分開,強制通行,不準逆行。 ?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和生活區。各區之間設有隔離屏障,切實做到四分開,即:工作間與生活間分開,回收物品與處理后的清潔物品分開(清洗機),初洗與精洗分開,未滅菌物品與滅菌物品分開(滅菌器)。 供應室的一般工作流程 l 遵守從污到凈的工作流程,物品回收→清洗→精洗→包裝→滅菌→存放→發放的不可逆的工作流程。人流物流嚴格分開,強制通行,不準逆行。
中心消毒供應室部分
? 供應室分為四大區即:污染區、清潔區、 無菌區、一般工作區 中心消毒供應室嚴格按照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相對獨立,由污到潔單向運行的程序進行布置,并將雙門式自動清洗消毒機介于去污區與檢查、包裝及滅菌區之間,將雙門式高壓滅菌器介于檢查、包裝及滅菌區與無菌物品存放區之間,從而形成功能分區的基本框架。
去污區----回收重復使用的污染物品、器械、推車等都必須在這一區域內進行清洗、浸泡、消毒處理。 固定專人專車將用過的污染物品回收并進行分類、預處理和清洗,設清洗間、毀形間、電腦間、更衣室。該區呈微負壓或正壓。由于交叉感染的媒介途徑之一是手工操作造成的,因此在用手操作的洗手池、清洗槽等場合,盡可能避免裸手操作而替代用漆蓋或腳開關或感應控制電磁閥,達到后控操作同樣的目的。 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經浸泡清洗 消毒后的器、物由自動清洗消毒機的出口取出后在該區進行分類檢查包裝。進入清潔區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緩沖間進行更衣換鞋等衛生通過程序。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的一端與雙門式高壓滅菌器的入口端相銜接 。
又稱準備滅菌區,主要對正去污的物品進行檢查、配備、妥善包裝并滅菌。凡進入清潔區的物品,必須是已經合格去污的干燥物品。一般設清洗敷料檢查折疊間,器械檢查包裝間,檢測間,微機間,消毒滅菌間和下送車存放間。清潔區的溫度應保持在18—20度之間,有足夠的照明度(大于25瓦/平方米)。該區呈正壓,相對溫度在35—50%,空氣潔凈度小于500CFU/立方米。
無菌物品存放區----經過滅菌器處理出爐的各種無菌器械、敷料包在這一區域內接受保存和發放。該區一端接雙門式高壓滅菌器的出口端,另一端布置專設的雙門互鎖聯體傳遞窗,作為無菌物品發放窗口。
該區為單獨的隔離區,溫度應在18—22度,相對濕度小于50%,照明度大于25瓦/平方米,該區空氣呈正壓,約為4.9千帕。無菌存放間里的空氣經凈化,達到較高的清潔度。外購的一次性物品,必須去掉外包裝,經過熱源檢測后,才能進入無菌存放間。無菌物品應擺放在離地面20厘米,離天花板50厘米,離墻5厘米的無菌存放柜或物品籃筐架上。無菌物品的發放,原則上應下送,用全封閉式推車下送,專人專線專車,回來后經消毒,擦干后存放。無菌發放窗口應為雙層,有紫外線消毒燈,雙門互為連鎖,不能同時打開。無菌物品間相對濕度應小于50%,若超過可考慮用除濕機除濕度(雨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