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研發團隊經過多年努力,針對目前地球的消化不良癥狀,開出一帖有效的清瀉劑——BDS FOAM 生物全降解發泡材料。 這是一種以植物纖維及淀粉為主要成份的包裝材料,可用于制作各類工業產品的緩沖包裝,能取代傳統的EVA, EPE, EPS等“白色污染”材料。
BDS FOAM 種植而生,無毒,后全部降解回歸自然,不斷循環,生生不息。
在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翟文濤副研究員等開展了納米粒子調控PP連續擠出發泡機制的研究。高熔指的均聚PP熔體強度很低,超臨界CO2流體擠出發泡行為很差,降低擠出機模口溫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P的熔體強度,但熔體一旦結晶將會堵住擠出機口模,這不但阻礙了實驗的進行而瞬間在口模處形成的高壓對設備有一定的損害。研究人員發現,當在PP中復合1-5wt%的納米蒙脫土或者納米二氧化硅時,PP的擠出發泡行為改善,表現為泡孔結構變得均勻,泡孔密度增加,膨脹倍率提高,發泡窗口拓寬(Ind. Eng. Chem. Res. 2010. 49, 9834;Ind. Eng. Chem. Res. 2011, 50, 7282.;Polym. Eng. Sci. 2011, 51, 2387.)。聚合物發泡過程主要包括泡孔成核和泡孔增長過程。經典成核理論一般認為:納米粒子與聚合物熔體界面之間的能壘較低,納米粒子周圍容易發生泡孔成核,這有利于增加發泡材料的泡孔密度。經典成核理論關注的是熱力學靜態過程,而連續擠出發泡更多是熱力學動態過程。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方法,研究者發現,惰性粒子在聚合物熔體流場中會在其周圍誘導應力場波動;相當運動越大時,應力場波動越大。研究者認為:納米粒子周圍的應力場變化影響了泡孔成核能壘,這是納米粒子影響泡孔成核的機制(Ind Eng Chem Res, 2010, 49,1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