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蒸汽機成為時代的主角
在這是一個成就非凡的時代,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個時代的主角是節能蒸汽機。
與東方人相比,西方人把心靈手巧當做尊重的事情。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在其傳統的價值體系中,技術才干不算是真本事,從諸葛孔明的木牛流馬到西方人的鐵甲船,都是被算作奇技淫巧,上不了臺面。西方人依靠3個世紀打下的基礎,在18世紀進行了瘋狂的技術發明,直接催化了改變世界格局的產生革命。
這次革命打頭陣的是兩樣東西:一是英國人的織布工人約翰凱伊發明的飛梭。這項發明使織布的速度提高了1倍多。不幸的是,這項發明遭到其他織布工人的強烈反對,因為它搶了工人的飯碗。凱伊的住所多次遭到襲擊,他呆不下去了,后是藏在羊毛袋子里逃往法國,客死他鄉。好在到了1760年,他的兒子重續父志,發明了上下梭箱。終,飛梭在英國得到普及。
另外一樣東西是節能蒸汽機。較早的發明人是一位叫巴本的清教徒,但他的發明沒能實際應用。這是1698年的事。同年,英國陸程軍官托馬斯塞維利發明了被稱作“礦山之友”的蒸汽抽水機,但這個機器笨拙緩慢,輸出功率也不大。
使節能蒸汽機定形、完善的人是瓦特,他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他勤學好問,曾經被《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雇傭擔任格拉斯哥大學儀器制造師。經過瓦特多次的改進,新的節能蒸汽機在1788年成形,并廣泛地運用到紡織業、冶金業、機械制造業、釀造業中。
節能蒸汽機的外形從龐大漸漸變小,但它對世界的推動力越來越大。在節能蒸汽機的下,機器制造業開始出現。
節能蒸汽機有兩個關鍵的部件,一個是汽缸,一個是活塞。汽缸和活塞的精密配合,是提高節能蒸汽機功率的要訣。解決這兩個關鍵部件需要的是車床。
1876年5月10日,美國總統與巴西國王佩德羅二世一起拉動開關,啟動了作為總動力源的、當時功率較大的600噸柯立斯節能蒸汽機。千百臺機械齊聲轟鳴,展廳微微震動。正是在這隆隆聲中,美國向世界宣布:“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