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底料流行于大街小巷中,一個好吃的麻辣燙離不開一個好的底料,今天開辰的小編給您解密麻辣燙的底料,是熬成了那么香的底料:【原料】:秘制香料(山奈15克,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香葉8克,丁香3克),干辣椒50克,郫縣豆瓣50克,姜30克,大蒜45克,牛油50克,菜子油100克,冰糖30克,鮮湯2千克,胡椒粉10克,雞精15克,蔥節30克,醪糟20克。【制作方法】:(1)干辣椒入開水鍋中煮沸5分鐘,倒入盆中浸泡30分鐘,瀝干水,剁細;香料絞細,姜、蒜切成03厘米大小的丁;菜子油煉熟。(2)凈鍋置小火上,放入牛油和菜子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辣椒蓉炒5分鐘至油呈紅色時,下人郫縣豆瓣炒10分鐘,加入香料、姜蒜丁小火慢炒20分鐘,加入醪糟炒3分鐘,出鍋裝在盆中,即成火鍋底料,隨取隨用。(3)火鍋盆中放入火鍋底料,入鮮湯,放鹽、雞精、胡椒粉、料酒、蔥節即可上桌,待燒開后即可燙食各種原料。現在麻辣燙生意很是火爆,吃的人特別多,菜多營養,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下面開辰就帶您了解一下關于麻辣燙的做法的有關知識:麻辣燙的做法包括三個方面:炒底料,熬高湯,湯菜 小料。麻辣燙炒底料要用到31中香辛料,經過炒制、密封24小時后啟用,味道香醇濃厚,回味悠久,吃了還想吃。高湯是由12中材料熬制而成的。為么要用這么多材料呢,是不是很麻煩呢?因為每種材料的作用不一樣的,有去腥除膻,提鮮增香,調色解膩,健脾健胃,暖胃消食、抑菌防腐,降火等多種功效。要把麻辣燙的味道做好,除了配方,操作過程是很關鍵的,材料的先后順序,火候把握,都的講究的,不然味道就不理想。麻辣燙便宜好吃又美味,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那您知道里面都是有配料?下面就讓開辰帶您了解麻辣燙的主要配料:7、三奈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在烹調中多用于燒、鹵、麻辣燙,用量多在5~10克之間。8、靈草應叫靈香草,又名零陵香,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屬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量不超過5克。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靈草,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又叫九層塔、香草、香佩蘭、鴨頭、雀頭草等,其性味辛溫。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9、排草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10、白豆蔻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口嘗之有澀味,因其藥性味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化濕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11、肉豆蔻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藥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個即可。12、桂皮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用量5~10克為宜。13、孜然別名阿拉伯小茴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于我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5毫米、寬3毫米,淡綠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密封保存,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14、香葉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起增香去異味,促進食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