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之名由來已久,北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載:“余(歐陽修)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為碧玉。在潁州時,嘗以示僚屬。坐有兵馬鈐轄鄧保吉者,真宗朝老內臣也,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云禁中寶物皆藏宜圣庫,庫中有翡翠盞一只,所以識也。”由此可見以“翡翠”指綠色玉石由來已久,且至遲在北宋時,已被視為珍寶。或許古之“翡翠”與今之“翡翠”系同名異質,故紀曉嵐稱在其幼時,時人“不以玉視之”。(注:歐陽修《歸田錄》載于《歐陽文忠公全集》,為第126、127卷)早期翡翠并不名貴,身價也不高,不為世人所重視,紀曉嵐(1724--1805)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蓋物之輕重,各以其時之時尚無定灘也,記余幼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云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據《石雅》得知本世紀初大約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鎊。翡翠石子中不乏精華,當時價格也很貴,但與21世紀初一公斤特級翡翠七八十萬美金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按:據歐陽修《歸田錄》之記載,至遲在北宋初年,翡翠已為綠色寶玉之名,為禁中珍寶。紀曉嵐所言或許是另一種翡翠。)挑選翡翠:有句行話叫“一種二色三工藝,手鐲看種,掛件看色”,可見,種、色、工藝是選擇翡翠的基本三大要素,其次是大小重量,均度,凈度,柳裂及美觀感。看種水“種好遮三丑”形象的說明了,翡翠種的重要性。水頭,即透明度,指翡翠透過可見光的能力。有句行話:“手鐲看種,掛件看色”。可見翡翠手鐲水頭的重要性。水頭好的手鐲可以使女性顯得更加年輕有朝氣。種等級從高到底為:老坑玻璃種,水種,冰種,冰糯種,糯種,其它種,其它種高低主要看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