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種子 蘆筍苗 綠色蘆筍 白色筍 蔬菜 抗癌蔬菜
蘆筍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蘆筍的食用部位是其幼嫩莖。它是春季自地下莖抽出的,莖嫩肥大,頂芽圓,鱗片緊密,出土前采收的色白柔嫩,稱為白蘆筍;幼莖見光后呈綠色,稱為綠蘆筍。白蘆筍多制罐頭,綠蘆筍供鮮食。
蘆筍質地細嫩,營養豐富,是一種名貴的蔬菜。但蘆筍并非蘆葦的嫩芽,而是因其狀如春筍而得名。蘆筍原產地中海沿岸、小亞細亞及原蘇聯高加索、伏爾加河和額爾齊斯河泛濫區,西伯利亞和中國黑龍江沿岸亦有野生種,我國各地均有少量栽培。
由于蘆筍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香郁,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無脂肪,清鮮爽口,因而盛行世界各國,歐美的宴會上,常見此菜。
蘆筍營養分析:
蘆筍有鮮美芳香的風味,膳食纖維柔軟可口,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在西方,蘆筍被譽為“名菜之一”,是一種而名貴的蔬菜。
現代營養學分析,蘆筍蛋白質組成具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含量比例恰當,無機鹽元素中有較多的硒、鉬、鎂、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大量以天門冬酰胺為主體的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和天門冬氮酸。
經常食用對心臟病、高血壓、心率過速、疲勞癥、水腫、膀胱炎、排尿困難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同時蘆筍對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腎炎、膽結石、肝功能障礙和肥胖均有益。
同時蘆筍所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質量優于普通蔬菜。營養學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認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用蘆筍治淋巴腺癌、膀胱癌、肺癌腎結石和皮膚癌有好的療效。對其它癌癥、白血癥等,也有很好效果。
國際癌癥病友協會研究認為,蘆筍可以使細胞生長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能。輔助治療腫瘤疾患時應每天食用才能有效。
栽培要點:
用種量每畝80-100克,我國南北地區均可種植,大部分地區播種期自3月中旬開始,苗期60-80天,之后適時定植,該品種對肥水要求較高,并應及時做到防治病害,該品種溫室、大棚、露地均可種植。
小貼士:
采筍方法:
采筍在壟面觀察,發現壟面有龜裂或頂瓦現象,下面即有可采之筍。用于輕扒壟土,露出嫩芽5厘米,防止碰傷筍尖或其他生長中的筍芽。手捏筍尖下3厘米處,用刀與地平面成70~75度角,距嫩莖3厘米處插入土內。刀伸至刻度標記與嫩莖頂部相平時,按刀同時前伸,土內發出響聲,嫩莖已割斷,隨即按級分別放入提盒內。然后用濕土將洞埋到比壟高5厘米,用手拍至與壟面高度一致。避免土壤過松過緊,否則再抽生的嫩莖會因土壤松緊不一而彎曲,或因透光、透氣而變色、老化、筍尖散頭而失去原料價值。用此法采筍每人每天可采1~2公頃。
采筍時務必注意不可損傷地下莖和鱗芽。產筍盛期每天早、晚各收一次。采收綠蘆筍者于嫩莖高23~26厘米時齊土面割下。每次采收不論好壞應全部割取,否則遺留的嫩莖繼續生長會消耗養分,影響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