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造像數量多的一類。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觀音菩薩,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明代鑄造金銅佛像非常興盛。明早期的漢傳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較適中,身軀飽滿結實,線條簡潔流暢,豐腴而不虛,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簡的外衣形成對照,富有整體感。明嘉靖以后,特別是萬歷年間,漢地造像獨盛一時。的審美情調。兩千數百年前,印度社會階級分為四種。一為婆羅門,主持宗教;二為剎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為商賈;四者首陀羅,為農人奴隸。釋迦世尊是剎帝利族,父為中印度迦毗羅衛國國王凈飯大王,母為摩耶夫人。他于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世,但在其降世之前,即有種種殊勝因緣,如《因果經》中所載,在過去無量劫前,燃燈佛住世時,有一位善慧仙人,皈依于佛。并買得五莖蓮花,以供養佛。當時燃燈佛為善慧仙人授記,將來成佛,號釋迦牟尼。有一天,善慧仙人看見燃燈佛走來,因地面潮濕,善慧即將自穿的鹿皮衣鋪在地上,又將頭上的長發加鋪上去,待佛走過。于是燃燈佛更授善意記;將來在娑婆世界作佛,度諸眾生。善慧便自此出家,修菩薩行。又經過若干劫后,到迦葉佛時,善慧菩薩功行圓滿,命終生兜率天。兜率天為欲界空居的第二層,此天有內外兩院,外院為享福報的天人所居,內院為位登補處,將欲繼承佛位的菩薩所居。善慧菩薩已登補處,在此天中為諸天眾演說妙法。嗣因觀娑婆眾生根性已熟,時機已至,便下生人間,成就佛道。上面是《因果經》所載釋迦世尊宿世因緣的故事,下面再介紹世尊降世后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