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材 名】木棉花提取物
【英 文 名】Commen Bomhax Flower
【拉 丁 名】Flos Bombacis Malabarici
【別名】原植物木棉,古貝,斑枝花,攀枝花,瓊枝,英雄樹
【名稱考證】原植物木棉(楊孚《異物志》)又名:古貝(《南州異物志》)、斑枝花(《汪右丞集》)、攀枝花(《綱目》)、瓊枝(《梧潯雜佩》)、英雄樹
【科目來源】木棉科植物
【藥用部位】木棉的花。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木棉根)、樹皮(木棉皮)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涼,”入脾、肝、大腸經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止血。治泄瀉,痢疾,血崩,瘡毒,金創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等地。
【藥材鑒定】干燥花多皺縮,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懷狀,頂端3~5裂,厚革質而脆,外表棕黑色,具不規則縱皺,內面被灰黃色短絨毛;花瓣5片,分離,皺縮或破碎,外面棕黃色或深棕色,具縱紋,被星狀毛,內面紅棕色,被少數星狀毛;雄蕊多數,花絲紅棕色,扭曲,具粗縱紋,花藥大部脫落,味淡微甘。古書所載的木棉,常與錦葵科棉屬植物混淆不分。《綱目》木棉條集解中即包括錦葵科棉屬植物在內,而所述“交廣木棉”,乃為木棉科植物。本品以花大、完整、色鮮者為佳。
【化學成分】花萼含水分85.66%,蛋白質1.38%,碳水化合物11.95%,灰分1.09%,總醚抽出物0.44%,不揮發的醚抽出物0.18%。本植物樹膠的成分為L-阿拉伯糖,D-半乳糖、D- 半乳糖醛酸及少量鼠李糖。種子含油約25%,油中脂肪酸為棕櫚酸22.2%、硬脂酸2.6%、油酸62.8%、亞油酸13.4%。花含鞣質及木棉膠,后者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和微量的鼠李糖。
【原生形態】木棉(楊孚《異物志》),又名:古貝(《南州異物志》),斑枝花(《汪右丞集》),攀枝花(《綱目》),瓊枝(《梧潯雜佩》),英雄樹。大喬木,高可達25米。干和枝有短而大的圓錐形的刺;枝平伸。掌狀復葉,葉柄長8~12厘米;小葉5~7枚,具柄,薄革質,矩圓形至橢圓狀矩圓形,長10~20厘米,寬5~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或漸狹,全緣,兩面均禿凈。花大,紅色,直徑約12厘米或過之,葉前開放,聚生于枝的近頂端;萼厚革質,長3.5~4.5厘米,外面禿凈,內被絲毛,分裂為闊而鈍的裂片;花瓣5,肉質,矩圓形,長8~10厘米,兩面被星狀柔毛,但內面稍稀疏;雄蕊管短,多列,內5枚于頂端分叉,每1分又有花藥1枚,中間10枚較短,外的多數,合生為5束;子房5室,胚珠多數,柱頭5裂。蒴果大,矩圓形,木質,長10~15厘米,寬4.5~5厘米,果瓣內有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花期3月。果期5月。野生或栽培。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