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的銘文撰寫十分絕妙,共666字,銘文記述了我國的鑄鐘歷史“源于殷周,衍于秦漢……,成為傳統”。它記述了鐘的功用,分述了歷代的名鐘,現存的有重46.2噸的明永樂大鐘,重63噸的北京鼓樓大釧、重50噸的北京壇大鐘。而吉祥鐘則“值千禧嘉年立108噸大鐘于魯山上湯之地……以為吉祥祝福,歌功頌今矣”。重銘文書寫了鮮明的時代印記,謳歌了“共產黨人,扭轉乾坤,主宰華夏……,譽滿天下”和江澤民同治“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世界重的銅鐘——世紀銅鐘。大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始,銅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銅鐘的節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勞動中協調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中需要這種樂器。現在寺廟的大銅鐘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