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中國是鐘的故鄉,流傳于世、難以盡數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且由于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鐘的銘文撰寫十分絕妙,共666字,銘文記述了我國的鑄鐘歷史“源于殷周,衍于秦漢……,成為傳統”。它記述了鐘的功用,分述了歷代的名鐘,現存的有重46.2噸的明永樂大鐘,重63噸的北京鼓樓大釧、重50噸的北京壇大鐘。而吉祥鐘則“值千禧嘉年立108噸大鐘于魯山上湯之地……以為吉祥祝福,歌功頌今矣”。重銘文書寫了鮮明的時代印記,謳歌了“共產黨人,扭轉乾坤,主宰華夏……,譽滿天下”和江澤民同治“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