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記載民間剪紙貔貅(3張)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禮記·曲禮》比喻驍勇的部隊, 多連用以比喻勇猛的戰士。明·劉理順《送袁環中(袁可立子)督寧遠餉》:“以供貔貅用,騰驤月不同。南方銀行門前大多是貔貅,北方石獅多一些,北方大多銀行前正門兩側的石獅左公右母,公獅張口注視來往信眾;母獅子閉口護子,表現傳統社會男尊女卑、各司其職的特性。文字記載《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史記·五帝本紀》:“﹝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司馬貞《索隱》 :“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 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晉書·熊遠傳》——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唐張說《王氏神道碑》:“赳赳將軍,豼貅絕羣。”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明劉理順《送袁環中(袁可立子)督寧遠餉》:“以供貔貅用,騰驤月不同。”羅貫中《三國演義》結尾詩詞:“曹操專權局相府,總領貔貅鎮中土。”清畢著《紀事》詩:“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柳亞子《讀史》詩之七:“綠林家世擁貔貅,乳臭兒郎據上流。” 全國各地都有舞獅活動。人們套上五彩繽紛的銅獅子外套,模仿銅獅子行走坐臥、俯仰跳躍。其中“雙獅戲繡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會繁榮。在吉祥圖案中的獅子滾繡球圖,也具有同樣的寓意。銅獅子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佛教的經典文獻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薩就以銅獅子為坐騎,從而給獅子增添了吉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