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帶皮蒸籠的制作工藝是巴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一種古老的即將消失的民間手藝,因為楠竹成林的7CM直徑竹子內壁就可以達到1.5-2.5CM厚,楠竹又是比較堅硬,所以如果不烤火處理是肯定處理不了的,所以都需要從中劈開然后修整,完成一套蒸籠的制作大概需要幾天的時間,帶皮蒸籠的特殊制作工藝是巴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一種古老的即將消失的民間手藝,包含數道工序:(1)砍竹,(2)破竹,(3)去竹節,(4)竹子內部刻紋路(目的是烤火的時候竹子不破裂),(5)烤火軟化竹子,(6)將軟化的竹子彎曲成蒸籠圈(注意是整根竹子,這樣制作的蒸籠十分厚實),(7)反復揉竹子,使其的弧度越來越接近正圓,(8)上橫梁,(9)穿檔格竹塊,(10)上口子,(11)編制蓋子頂部的竹席,(12)制作蒸籠蓋,(13)修正,完成一套蒸籠的制作大概需要幾天的時間,所以這方法制造基本已經快退出市場,目前會這門手藝的藝人已經很少了。楠竹帶皮蒸籠多采用的是這一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