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科技館的建設 “校園科技館”的建設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經濟性原則,要結合本校實際,杜絕無效投入,做到合理配置,重視性價比;二是實用性原則,要盡可能與教學內容相聯系,追求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 科技館設備的合理配置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有些設備“好玩”,學生非常喜愛,但因為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或者蘊含的科學道理比較深奧,不能被學生所理解,這樣的設備就不適宜采用。因此要明確從學生實際出發、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基本思想。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能理解或有聯系的,要優先考慮;各學科教學內容涉及到的,學生不能直觀的認識的要優先考慮。譬如,雷雨天不能站在大樹底下,否則會有被雷擊的危險。由于學生沒有生活體驗,也不能通過語言描述進行抽象感受,這時就可以通過“仿真雷電”來實現,用變壓裝置模擬一個幾萬伏的電擊,并通過閃電擊打到大樹上,當學生親眼看到耀眼的火花,親耳聽到刺耳的“噼叭”聲,相信他們對雷電的認識一定會深刻許多,進而培養了學生的雷雨天自護能力。 五、校園科技館的應用 “校園科技館”要本著應用為先的理念,充分開發教育資源,大力拓展活動。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積極整合于各學科教學,讓科技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大顯身手;二是盡可能地做到館藏設備免費開放,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開拓學生的第二課堂。 “校園科技館”的建設是否成功,關鍵在應用,要充分挖掘應用潛能,提高使用效率。從學校的實際考慮,要想固定時間是不現實的。所以要求在活動形式上要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參觀型的活動在大型科技館中是一種普遍形式,但在“校園科技館”中有明顯的不足,首先是由于場地有限,不能同時容納整班學生的參觀活動,其次由于時間有限,設備有限,學生在以課時為單位的短時間內根本不會有深入的認識,因此,“校園科技館”的活動,以針對性和零散性為主要形式。可以考慮采用的有兩種途徑:一是積極整合學科教學,可以對各年級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找出與“校園科技館”相關的內容,然后制定出教學計劃分發給任課教師,建議他們在組織相關教學內容時,能夠充分發揮科技館的功能,將科技設備作為教具來設計,可以帶領學生到科技館中針對一兩個設備開展活動,對于一些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設備甚至可以借到教室里進行教學,進而揭開科技館的神秘面紗,讓科技設備與學科教學全面整合,充分發揮科技館的教育功能。這一特點,也正是“校園科技館”較之大型科技館的主要優勢,只有與學科教學及時地全面地整合,價值不菲的科技設備才不至“淪落”為“高級玩具”。 當然,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滲透還是遠遠不能發揮“校園科技館”的功能的,在此基礎上,還可借鑒大型科技館的運作模式,向全校學生全面開放,以此滿足“小小科學迷”的強烈愛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當然,這里面涉及到許多管理的問題,譬如,如何控制好活動人數?如何確保活動的安全?如何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等,都是值得討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