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M630冷墩鋼材品質 質量熱點問題
次標準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如下:盤條具有較高的塑性指標,斷面收縮率及延伸率較高;在冷塑性變形中,材料的變形抗力小,加工硬化率低,材料的σs/σb值小;盤條硬度HB適當,不要過高;盤條具有良好的表面質量,一定的表面光潔度,不允許有折疊、裂縫等表面缺陷;鋼的組織致密,無內部缺陷。
湘鋼冷鐓鋼質量有兩個主要工藝影響因素,即連鑄結晶器卷渣與線材料軋制過程中不均勻冷卻。結晶器卷渣形成大型夾雜,破壞了鋼的連續性;線材軋制過程中不均勻冷卻造成線材內部晶粒尺寸相差懸殊。細晶粒只有3~4μm;而粗晶精粒可達50~60μm以上。粗晶粒與細晶粒區的顯微硬度相差50%。
太鋼對超低碳冷鐓鋼CH1T在冷鐓成型時出現缺陷的防范措施:1)控制1150~1200℃的較低鋼坯加熱溫度是控制鐵素體晶粒度的關鍵參數。同時,需嚴格控制盤條吐絲溫度在910~930℃之間,使盤條成品具有適中的晶粒度大小,以6~6.5級為宜。2)提高盤條表面質量。使用時通過調整拉拔變形量和在適當的工序采用相應的退火工藝,可改善冷鐓成型性能。
江蘇沙鋼冷鐓鋼熱軋線材控軋控冷結果表明,冷鐓鋼生產加熱溫度與低、中碳鋼相同,但加熱上嚴格控制爐壓,使爐膛氣壓保持微正壓3~10Pa,并適當調整溫度,減少表面氧化而脫碳。實現開軋溫度930~950℃低溫軋制,防止奧氏體晶粒的粗大。選擇適當的吐絲溫度820~840℃。減少氧化鐵的生成量,配上較低的冷卻速度0.8~2℃/s,使奧氏體分解轉變時間較長,以此獲得細小的鐵素體加少量均勻的珠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