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木材儲備是繼糧食、石油之后的第三個戰略資源儲備,建設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是面對森林資源結構性嚴重短缺、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生態保護和促進民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選擇。高度重視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2013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
建長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既不同于一般造林,也不同于傳統的速生豐產林工程,其關鍵點是調整林種樹種結構,核心點是提高單位面積蓄積量,立足點是維持林地長期生產力,根本點是儲備珍稀樹種和大徑材。基地建設主要采取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撫育3種培育模式,采取支持與企業自籌相結合的投入機制,以國有林場為主體,鼓勵家庭林場、林業合作社等多種經濟成分參與。目前,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資金由中央和地方按1∶1比例進行投資。投入標準為:集約人工林栽培和現有林改培,一般樹種各補助300元/畝,珍貴樹種各補助500元/畝;中幼林撫育100元/畝。
我省地跨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樹種豐富,適宜培育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的Ⅰ、Ⅱ類地占49.6%,現有已查明的木本植物共有1943種,林木生長率高達6.98%,明顯高于全國平均生長率4.47%的水平。我省的閩楠材質好、適應性廣,鄂西紅豆樹的心材堪比國外紅木,福建柏、紅錐等鄉土樹種適宜大面積栽培,降香黃檀等外來樹種已在閩東南試種成功。目前,適宜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廣的珍貴及優良鄉土樹種有28個。優越的自然條件、先進的良種壯苗繁育技術和豐富的森林培育技術,為我省量實施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 1年,編制了《福建省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規劃(201 1-2020)年》;2012年以來,我省共獲得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示范項目補助資金1.3億元,完成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面積87.4萬畝,建設規模和補助資金均居全國首位。邵武、順昌、大田、華安、永春等16個縣(市、區)成為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示范縣,洋口等5個國有林場成為全國首批儲備林示范林場。
為量實施好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示范項目,各項目單位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在培育特色上下功夫,注重栽培技術組裝配套,嚴格工程管理,打造示范精品,在全國起到了探路子、做示范、出經驗和樹標桿的作用。如省洋口國有林場采用“洋020”和“洋061”優良無性系組培苗造林,并開展定株經營,6年生杉木林平均樹高、胸徑和畝蓄積量分別達1.41米、1.75厘米、1.13立方米,均超過速生豐產林培育標準;順昌縣國有林場采取杉木林下套種南方紅豆杉、采伐時保留闊葉樹和不煉山造林等做法,既有利于培育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又有利于水土保持。
建設木材戰略儲備基地,重點培育珍貴樹種及大徑材,其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據測算,按可比價格計算,同等立地條件單位面積產值,培育珍貴樹種及大徑材高出培育一般樹種及中小徑材的幾倍。如省洋口國有林場一片30年生的杉木大徑級用材林,2013年主伐擇伐后,保留木平均樹高21米,平均胸徑26厘米,畝蓄積量35立方米(加上早期兩次撫育間伐和本次擇伐的蓄積量,林分累計蓄積量達60立方米),按現市場價畝均產值可達16萬元;如果2004年(21年生時)就采伐,其畝產值約為3萬元。由此可見,延長9年時間采伐,培育大徑材,其單位面積產值是培育中小徑材的5倍多,大大地提高了經營業主和林農的經濟收入。
根據規劃,至2020年,我省將建設木材戰略儲備基地面積3300萬畝,其中珍貴樹種面積236萬畝。基地建設后每年可提供木材1870多萬立方米,其中珍貴樹種用材90多萬立方米。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不僅可有效緩解大徑材及珍貴樹種的供需矛盾,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而且避免了對林地的過度利用,減少林地裸露,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景觀多樣性、增加森林碳匯和保護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林子;也有利于生態、民生與森林文化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感謝您對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雙利木廠的支持,歡迎新老客戶惠顧,如需詳細了解請登入www.mufang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