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土地上進行套種,可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光照,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兼顧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做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是苗圃增產增效、持續發展的好辦法。本期將重點介紹苗圃套種的經驗,希望對生產者有所幫助。
雖然實際生產中很多苗圃選擇了套種的方式,但效果和收益卻有很大差異,究其原因,除了套種植物需要合理選擇外,更需要生產者對市場需求有準確的判斷。
馬淑玲是河北林學院林學的本科生,畢業后分配到河北灤南縣林業局,承包該局的苗圃有五六年了。作為科班出身的苗圃經營者,她對各類苗木的生物學特性差異是比較了解的,因而在種植布局時能夠取長補短,讓喬、灌、地被的搭配盡量科學,充分利用土地、陽光、水分、養分,從而使每種植物都能茁壯成長。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她摸索總結出一種北方苗圃的套種模式。
“落葉喬木與常綠花灌木及宿根地被套種,可兼顧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這種模式是黃河以北苗圃應用比較普遍的模式,落葉喬木是北方綠化主體植物,也是很多苗圃的主打產品。”馬淑玲介紹,這種模式的經營周期通常要5至10年,上層栽植落葉喬木,株行距至少3米×2米,以培育干莖和良好的樹冠為目的。前期可套種常綠花灌木,應適當密植,如作為球形培養,株行距可定為1米×1米;如作為色塊類,株行距宜設為20厘米×30厘米。此階段上層落喬還未長滿,可下層苗木有充足光照,尤其是11月至翌年4月落喬進入休眠期,可為下層苗木補光提供機會。至于5至10月樹葉陰蔽期,可為新定植的色塊小苗適當遮陽,提高成活率。
在上層落葉喬木樹冠充分發育之后,可套種宿根、地被植物,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為宜。如此搭配,不僅實現了光的充分利用,在土壤空間利用上也很科學,落葉喬木樹大根深,主根分布在土壤深層,而常綠花灌木和宿根地被苗小根淺,根系分布在10至30厘米深的表土層,下層苗木起挖出售的同時,會對苗圃地翻耕,有利于落葉喬木產生新根,提高其移植成活率。
以上則是詳細介紹的,更多龍柏 龍柏苗 龍柏價格資訊請登錄本公司的網站:http://www.1214514.com/,我們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