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態posui劑的發展歷史
1968年日本大成建設技術研究所的田中秀男,以《混凝土結構物的posui工法》為題申請專利,其成果的主要內容是:將 CaO 或 MgO 與水拌合后充填到paokong中,利用漿體水化反應導致體積膨脹產生壓力,使建筑物破壞。這是較早出現的靜態posui劑。以后日本的小野、住友等株式會社也作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并獲得成功。目前,日本市場上公開出售的靜態posui劑量少有五種,其適用的溫度在-5℃到35℃之間。
國內80年代初以來,也先后研制成功。但由于市場、原材料、技術、體制等原因,靜態posui劑這種產品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近兩年來,隨著zhayao使用的限制及環保的要求,靜態posui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膨脹壓力與溫度的關系
posui劑水化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以前我廠沒有實行“訂單式”生產以前,春秋型靜態posui劑適用溫度在 10 ℃ ---25 ℃之間,即使在這一范圍內,若分別在溫度 13 ℃和 20 ℃使用時,在同一時間產生的膨脹壓力也相差一倍。以致一天之中的旱、中、晚灌漿對posui效果都有很大影響。
我廠為方便施工和提高posui效果,實行“訂單式”生產,即根據各地不同的施工環境溫度和被posui材質硬度,生產出適合各地客戶的產品。
三、裂縫分布與孔位的關系
靜態posui劑引起的裂縫類型與paokong的布置情況密切相關,
(1)鉆孔直徑與posui效果有直接關系,鉆孔過小,不利于藥劑充分發揮效力;鉆孔太大,易沖孔。跟椐被posui物的強度、硬度、鋼筋的排列密度使用直徑為38-50mm的鉆頭。
(2)鉆孔內余水和余灰渣應用高壓風吹洗干凈,孔口旁應干凈無土石渣。
(3)鉆孔深度一般在1至4米較好。
鐵路,公路代表工程:青藏線格爾木段,洛湛鐵路,武廣高客線,武九鐵路,株六鐵路;京珠,譚邵,衡棗,臨長,長譚,潭耒,耒宜,衡炎潭衡高速公路,瀏陽焦溪嶺隧道等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