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陜西扶風窯藏出土。通高28.7cm,長38cm,折觥造型雄奇,文飾瑰麗,通體由蓋和橢方形器身組成,蓋前端是一只曲角鼓目、獠牙巨鼻的羊,后端為一條雙眉卷曲、巨目咧嘴雙夔龍。眼近方形,有瞳,圈足上飾固首夔紋。紋淺而精細,上有扉棱七道。蓋中間實起的花棱間有兩個不同形態的獸目相伴隨,兩側各飾卷眉夔龍。此器造型似羊又幻想奇出,上半部仿生,下半部則為幾何器形,有上部靈活,下部穩定之妙,做工精細,保存如新。蓋、口、腹、足等都似方彝,有銘文40字,記其制于周昭王十九年。
國寶重器之一。觥體呈長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為蓋與器身兩部分。蓋的頭端呈昂的獸形,高鼻鼓目,兩齒外露,長有兩只巨大曲角,兩角之間夾飾一個獸面,從頭頂處開始在蓋脊正中延伸一條扉棱直到尾部,頸部這段的扉棱做龍形,兩側各飾一條卷尾顧首的龍。蓋的頸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裝飾有一個饕餮紋面,在饕餮的頭端加鑄了兩只立體的獸耳。現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